癌癥診斷經常需要成像研究,其在許多情況下使用少量輻射。諸如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和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等程序在包括治療和隨訪在內的臨床決策中很重要。
癌癥診斷
成像檢查,即拍攝身體內部的照片,對癌癥患者的診斷和管理至關重要。診斷成像的使用是癌癥臨床管理的早期步驟之一。診斷放射學和核醫學的研究在篩查、分期(查明癌癥發展的程度,如腫瘤大小及其是否已擴散到原發部位之外)、隨訪、制定治療計劃、評價治療反應和對患者的長期監測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需要可靠的診斷來確定原發腫瘤的部位,并評估其大小及其向周圍組織和身體其他器官和結構的擴散情況。適當的診斷在確定治療方案和建立預后方面至關重要。
早期診斷
癌癥患者被治愈的幾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診斷時疾病所處階段。當腫瘤被診斷處于早期階段,即在它擴大和擴散之前,它更有可能被成功治療。癌癥的早期監測取決于多種因素:篩查危險人群、患者和衛生專業人員識別征兆的能力、使用診斷方法來區分癌癥和其他凸起以及精確確定腫瘤的位置和范圍。現代診斷成像技術使用磁共振成像和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提供了將組織分辨到1毫米的能力,而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和單光子發射斷層掃描則是幾毫米。
解剖與功能
診斷成像可以分為兩大類:非常精確地確定解剖細節的方法與產生功能或分子圖像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使用計算機斷層掃描和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關于病變位置、大小、形態和周圍組織的結構變化的精致細節,但僅能提供有關腫瘤功能的有限信息。
第二種方法(使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和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可以對腫瘤生理學的了解達到分子水平,但不能提供解剖細節。
將這兩種方法相結合,可以將解剖和功能整合到一個方案中。這種“混合”成像的引入使得對各階段的腫瘤進行表征成為可能。
核技術的作用
采用諸如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和射線照相)和γ射線(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和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等各種輻射形式的不同診斷成像技術的使用已徹底改變了癌癥患者的管理。依賴于使用放射性藥物的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等技術,由于能夠在無需打開人體的情況下在分子水平上破譯某一細胞或組織的功能,代表了醫學實踐中的突破。由這些技術獲得的信息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管理和醫療資源的適當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