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888u4"><menu id="888u4"></menu></menu>
  • You are here

    利用昆蟲不育技術防治拉丁美洲新大陸螺旋蠅

    Rosalia Fraga Pazos

    2024年3月在哥斯達黎加舉行的新大陸螺旋蠅疫情應急響應地區講習班的參加者。(圖/ 哥斯達黎加國家動物衛生局F. Chaverri)

    中美洲地區目前正面臨新大陸螺旋蠅(Cochliomyia hominivorax)的再次侵襲,并且這種寄生蟲已經在南美洲流行。新大陸螺旋蠅是一種寄生蠅幼蟲,以溫血動物(包括人類)的肉為食。蠅蛆病是由這種蠅的幼蟲在動物組織中孵化后引起的感染,在一些加勒比島嶼和大多數南美國家流行。該疾病對畜牧業生產具有嚴重的破壞性,不僅增加了動物的死亡率,還導致牛奶和肉類產量下降。在哥斯達黎加于2023年7月報告首例牛感染病例之前,包括哥斯達黎加在內的整個中美洲地區都沒有發生過這種疾病。

    糧農組織/原子能機構糧農核技術聯合中心正在為拉丁美洲的14個國家提供支持,通過應用昆蟲不育技術來保護牲畜和農民的生計。昆蟲不育技術是一種環境友好型的害蟲防治方法,已成功用于解決危害牲畜的害蟲問題 60 多年。

    這項法令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必要的投入,防止這種疾病在國內蔓延。原子能機構對轉讓核技術以應用昆蟲不育技術的支持對于預防、控制和根除這種疾病至關重要。
    哥斯達黎加國家動物衛生局局長Luis Matamoros

    昆蟲不育技術通過使用電離輻射對數百萬雄性昆蟲進行絕育,然后將其釋放到野外與野生雌性昆蟲交配。由于不會產生后代,昆蟲不育技術可大幅減少疾病攜帶者的野生數量,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殺蟲劑的使用。

    作為這一方法的一部分,原子能機構除了提供知識轉讓和培訓外,還在提供昆蟲不育技術方面的專門培訓。此外,原子能機構的一個地區技術合作項目正在支持技術設備和用品的采購。

    新大陸螺旋蠅的再次出現,威脅到該地區的牲畜和糧食安全,哥斯達黎加于2024年2月7日宣布進入衛生緊急狀態,以控制這種寄生蟲的傳播。

    “這項法令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必要的投入,防止這種疾病在國內蔓延,”隸屬于農業部的哥斯達黎加國家動物衛生局局長Luis Matamoros說,“原子能機構對轉讓核技術以應用昆蟲不育技術的支持對于預防、控制和根除這種疾病至關重要。”

    2024年3月,原子能機構與哥斯達黎加國家動物衛生局、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美洲農業合作研究所、國際植物保護和動物衛生區域組織以及美國-巴拿馬根除和預防新大陸螺旋蠅委員會合作,在哥斯達黎加舉辦了一次地區應急響應講習班。

    “這次講習班絕對至關重要。”糧農組織/原子能機構聯合中心的昆蟲學家Walther Enkerlin強調,“來自該地區各國動物衛生部門的參加者分享了知識、戰略和資源。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強大的系統,用于早期檢測、治療方法和快速響應,以控制新大陸螺旋蠅的侵擾,并促進使用昆蟲不育技術根除這種蟲害。”

    來自洪都拉斯的參加者MariaGabriela Mejia表示:“由于參加了原子能機構技術合作計劃支持的這次培訓班,我現在對診斷成蟲和幼蟲階段的新大陸螺旋蠅以及應用有效的根除方法充滿信心。”

    原子能機構繼續與拉丁美洲各國的動物衛生部門密切合作,促進昆蟲不育技術的實施。原子能機構正在分享關于蟲害綜合防治的專門知識,并提供實驗室設備和用品。此外,原子能機構正在協助編寫技術文件,助力國家當局作出關于將昆蟲不育技術作為大范圍蟲害綜合防治方法的一部分加以應用的決策。

    ?

    2024.09
    Vol. 65-2

    保持互動

    通訊

    午夜爱爱爱爱爽爽爽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