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888u4"><menu id="888u4"></menu></menu>
  • You are here

    國際原子能機構2021年的亮點與成就 — 年度回顧

    ,
    ,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格拉斯哥“氣候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6屆會議上,原子能機構首次有了強烈的存在感,突出了核技術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中的作用。原子能機構在“氣候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6屆會議期間組織了若干活動,總干事拉斐爾·馬里亞諾·格羅西率專家代表團參加了關于核電等核科學技術在緩解、適應和監測氣候變化方面的益處的討論。

    原子能機構歡迎薩摩亞成為其第173個成員國。今年,原子能機構還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歐復銀行)、聯合國區域間犯罪和司法研究所(犯罪司法所)等多個國際組織以及全球核能界婦女聯合會等非政府組織建立了新的伙伴關系。

    原子能機構努力在秘書處實現性別平衡,增加整個核部門的女性參與度。作為這項工作的一部分,2020年設立了瑪麗·斯克洛多夫斯卡-居里進修計劃,第一批獎學金獲得者于今年畢業,獲得了核相關各學科的碩士學位。

    2021年,原子能機構還啟動了許多新的倡議,包括“核技術用于控制塑料污染”,幫助各國在其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戰略中列入核技術。

    原子能機構繼續核查和監測了伊朗對其根據《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全面行動計劃)所作核相關承諾的履行情況。但自2021年2月以來,由于伊朗決定停止履行其根據“全面行動計劃”所作的核相關承諾,核查和監測活動受到了影響。在這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里,伊朗與原子能機構之間的一系列臨時協議維持了了解的連續性。

    氣候變化與“氣候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6屆會議

    行動中心的活動#Atoms4Climate,在蘇格蘭格拉斯哥的蘇格蘭會展中心舉行的2021年“氣候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6屆會議上。(照片來源:D. Calma/原子能機構)

    “氣候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6屆氣候峰會上,原子能機構與若干國家政府、各種組織和青年團體一起,推動將核科學技術列入了會議議程。為了繼續支持各國利用核科學技術應對氣候變化,原子能機構組織了若干高級別活動,提請人們關注核能在應對氣候危機中的重要作用,強化認識核科學技術如何已然為氣候變化的適應和監測提供了重要支持

    峰會期間,格羅西先生就核技術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作用接受了各主流媒體的現場采訪,并就世界如何方能設法克服氣候危機和能源供應危機的問題在直播行動中心接受了《金融時報》記者的采訪。在活動期間,格羅西先生會見了數十位世界領導人和決策者,討論其各自國家和地區如何利用核科學及其諸多應用來應對氣候變化。原子能機構以“核創新促進凈零排放世界”為主題,舉行了一次高級別的多利益相關方對話,專家小組成員討論了國際合作在實現向凈零排放過渡中的必要性。原子能機構的其他幾項活動展示了核在幫助調整農業系統和自然資源的管理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方面的作用。

    在“氣候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6屆會議之前,原子能機構舉行了網絡研討會并印發了報告,以強調核電與其他低碳能源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重要作用。其中一份報告題為《核科學技術促進氣候適應性和復原力》,介紹了核技術如何幫助世界適應不斷變化的氣候并提高在極端天氣事件后的復原力。另一份特別報告題為《核能促進凈零排放世界》,強調了核電通過取代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使可再生能源能夠得到進一步部署以及成為大規模清潔氫氣的一個經濟性來源,在實現《巴黎協定》和“2030年議程”目標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核電

    挪威謝勒研究中心的JEEP II反應堆內部。(照片來源:能源技術研究所)

    自十年前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以來,原子能機構首次上調了對未來幾十年核電容量增長的預測。原子能機構的年度展望對這一低碳能源的預測轉變是因為全世界都在力圖擺脫化石燃料以應對氣候變化。

    除了原子能機構題為《核能促進凈零排放世界》的報告之外,作為一個三年期協調研究項目的一部分,還發布了多份新的研究報告,進一步說明擴大核電使用能夠支持更遠大的國家氣候變化緩解目標。

    原子能機構發布了其關于利益相關方參與的首份導則出版物《利益相關方參與核計劃》,支持國家努力在從鈾礦開采、新建和在運反應堆到非電力應用、放射性廢物管理和退役的所有核設施的整個壽期都讓利益相關方參與。

    9月,原子能機構推出了小型模塊堆及其應用平臺,旨在支持世界各國開發和部署這一新興核電技術。該平臺為專家們提供獲取原子能機構在小型模塊堆方面的各種支助和專門知識的一站式服務,涵蓋從技術開發和部署(包括非電力應用)到核安全、核安保和核保障的全套支助和專門知識。

    核科學和應用

    “核應用實驗室的改造”第二階段捐助國光榮墻。(照片來源:原子能機構)

    9月,原子能機構舉辦了科學論壇,專門探討核科學如何能夠進一步協助世界為未來人畜共患疾病暴發做準備。科學論壇的專家小組成員認可原子能機構的“人畜共患疾病綜合行動”倡議的重要性和及時性,認為有利于應用核技術和相關技術加強對大流行病的響應準備。該論壇進一步得出結論認為,預防或遏制諸如新冠之類的下一次流行病或大流行病的關鍵是開展更密切的協調、協作和溝通,以促進動物傳染病研究、早期檢測和監測方面的科學進步。

    第二十八屆國際原子能機構聚變能會議(FEC 2020)由原子能機構組織,并由法國可替代能源和原子能委員會以及國際熱核實驗堆國際聚變能組織主辦,展示了最新的聚變科學和技術進步。這次會議因新冠疫情而被推遲到2021年5月舉行,采取了虛擬方式,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近4000名參與者。為期一周的會議探討了關鍵的物理學問題和技術問題,以及與利用核聚變作為未來的一種能源直接相關的革新型概念。會議包括由聚變科學和技術發展方面的領先研究人員和工程師所做的100多人次科學專題介紹;對國際熱核實驗堆和其他聚變研究實驗室的多次虛擬參觀;虛擬展臺;以及各種會外活動,主題涵蓋原子能機構聚變能會議系列的歷史、女性在核聚變領域中的作用和核聚變領域的教育機會。

    2021年9月30日,摩納哥的原子能機構環境實驗室慶祝了60周年。聯合國系統內這些獨一無二的研究設施旨在向原子能機構成員國提供認識和解決迫在眉睫的海洋環境挑戰所必需的工具和知識。為了紀念這個周年,原子能機構組織了一些現場和遠程活動

    10月,原子能機構舉行了有史以來首次關于人工智能促進核技術和應用的技術會議,縱覽了當前最先進的技術,概括了挑戰,并指明了加速推進人工智能應用于核科學、技術和應用方面的機遇,涵蓋從人體健康到水和環境,再到糧食和農業,又到核數據和核物理,以及核聚變、核電、核安保、輻射防護和保障核查等領域。這次活動啟動了關于人工智能在核領域的潛力及其應用的相關影響(包括道德和透明度)的全球對話。在2021年人工智能造福人類全球峰會上,原子能機構還與國際電信聯盟(國際電聯)和其他37個聯合國組織一起合作,確定了能夠加速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人工智能應用。

    隨著包括發展中國家和首次捐助國在內的捐助國數目穩步增加,整修維也納附近塞伯斯多夫的原子能機構核應用實驗室的重大項目最近階段正臨近下一個里程碑:開工建設。9月,格羅西先生曾為新的捐助國光榮墻揭幕,意在向這一現代化倡議“核應用實驗室的改造”(第二階段)的捐助國致意。“核應用實驗室的改造”第二階段將交付一座新的大樓,以容納三個實驗室:植物育種和遺傳學實驗室、核科學和儀器儀表實驗室以及陸地環境實驗室,外加新的溫室,并將完成劑量學實驗室的現代化。建造計劃于2022年第一季度開工,預計將于2023年底完成。

    今年,原子能機構舉辦了一系列地區性的“核技術用于控制塑料污染”圓桌會議,與來自以下地區的伙伴討論了海洋塑料污染的核解決方案:非洲美洲亞洲及太平洋以及歐洲和中亞。原子能機構專家在會上介紹了幫助各國在其塑料污染治理戰略中列入核技術的“核技術用于控制塑料污染”。“核技術用于控制塑料污染”以原子能機構的工作為基礎,通過利用同位素示蹤技術進行海洋監測以及利用輻射技術進行回收,來治理塑料污染。該倡議提供基于科學的證據,以表征和評定海洋微塑料污染,同時也展示在塑料回收和將塑料廢物轉化為可重復使用的資源中對電離輻射的使用。

    核安全和核安保

    來自原子能機構和玻利維亞拉巴斯核技術研究與發展中心的專家正在查找可能圍繞多用途輻照器實施安保的層次。(照片來源:玻利維亞核能機構)

    11月在維也納舉行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后十年進展”國際會議的主要焦點是如何在未來十年內進一步加強全世界的核安全。參加者回顧了自事故以來汲取的教訓和采取的行動,并確定了進一步加強核安全的方法。他們強調了持續改進方案,其中涉及各國利用最先進的危險和風險評定方法,持續評定安全改進措施,另外還強調了與公眾有效溝通的重要性,認為這是建立信任、確立決策者可信度以及支持強有力應急準備和響應框架的基本要素。

    2021年10月在維也納原子能機構總部舉行的發展國家和國際應急響應準備國際會議也可供虛擬參加者在線參加,匯聚了來自90個國家的550多名現場參加者和虛擬觀察員。參加者認為,確保對核和輻射緊急情況的有效應急準備和響應的關鍵是在統一管理系統下進行合作與協調,以及清楚地理解職責與具體責任,并定期予以測試,讓一切有關的利益相關方都參與。

    12月,以虛擬方式舉行了放射性物質的安全和可靠運輸國際會議。這次會議的目的是為參加者提供一個機會,以進一步認識到與運輸安全、運輸安保及二者接口相關的問題,并為其發展或加強運輸安全和安保監管基礎結構的工作提供信息。

    10月,原子能機構與77個成員國和12個國際組織一起,組織了一次為期兩天的國際應急演習,測試了對核電廠模擬事故的響應。這種大規模的演習即所謂的三級公約演習,或ConvEx-3演習,是原子能機構級別最高且最復雜的應急演習。

    11月,在維也納原子能機構總部舉行了“放射性廢物管理:面向可持續未來的解決方案”國際會議,現場和在線參加者審查了處理放射性廢物的進展和最新實踐。

    全世界主管部門和營運者在適用《研究堆安全行為準則》方面不斷取得進展,加強了全球核安全。在適用“準則”過程中,原子能機構對成員國的援助帶來了重大安全改進(包括在延期關閉的反應堆安全方面),并改進了監管監督和老化管理。

    今年在塞伯斯多夫設立了原子能機構核安保培訓和示范中心,預計將于2023年投入使用。這一設施將有助于加強各國在非法販賣核材料以及設施和重大公共活動的實物保護等方面應對核恐怖主義的能力。

    今年是原子能機構國際實物保護咨詢服務25周年,在57個國家進行了96次審查,包括22次后續審查。國際實物保護咨詢服務是一種同行評審服務,由國際專家和原子能機構專家對一個國家或一座設施的核安全進行評審。在國際實物保護咨詢服務工作組訪問中,國際專家小組審查一個國家的核安保制度,并將其與國際導則和最佳實踐進行比較,特別是與《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2005年修訂案和原子能機構《核安保叢書》進行比較。

    技術合作

    在東歐和中亞,至少有280名心懷抱負的輻射防護專業人員通過研究生課程以英語和俄語接受了培訓。(照片來源:俄羅斯薩哈羅夫國際環境研究所)

    今年,原子能機構技術合作計劃為146個國家提供了支助,其中包括35個最不發達國家。通過原子能機構持續支助的研究生教學班以及通過參與國際青年活動和促進青年參與,為接觸和幫助青年專業人員和新晉核專家做出了特別的努力。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原子能機構繼續開展2020年啟動的工作,向世界各國提供支助,交付聚合酶鏈反應測試設備和材料。原子能機構自疫情伊始就一直在響應各國的援助請求,迄今已向130個國家的300多個實驗室提供了診斷設備和相關配件,還為各實驗室提供了在線培訓和一對一支持。原子能機構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協作,繼續向世界各地的專家提供援助、標準作業程序、試劑信息和驗證數據。

    盡管新冠疫情仍在持續,原子能機構繼續積極支持其成員國利用核技術促進發展,今年協助編制和簽署了創紀錄的18個“國家計劃框架”。國家政府與秘書處合作編制的“國家計劃框架”確定相互商定并將通過技術合作活動支助的優先發展需求和興趣。

    保障

    原子能機構保障視察員正在工作,核查核材料的和平利用情況。(照片來源:原子能機構)

    6月發布的“2020年保障情況說明”強調受原子能機構保障的核材料和核設施數量正在穩步增長,并介紹了有關原子能機構在這一年對其實施保障的所有國家的調查結果和保障結論。盡管發生了新冠疫情,原子能機構仍設法保持了得出獨立和有可靠依據的保障結論的能力,并開展了所有最緊迫的現場核核查工作。

    在2021年期間,原子能機構繼續核查和監測了伊朗對其根據《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全面行動計劃)所作核相關承諾的履行情況。但自2021年2月以來,由于伊朗決定停止履行其根據“全面行動計劃”所作的核相關承諾,核查和監測活動受到了影響。伊朗與原子能機構2月達成的一項臨時協議促進維持了了解的連續性。5月,格羅西先生表示,他已與伊朗商定,將原子能機構在該國開展的必要核查和監測活動延長一個月。9月,在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拉斐爾·格羅西訪問德黑蘭期間,副總統兼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與其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12月,原子能機構與伊朗就在伊朗卡拉杰離心機部件制造廠安裝新的監視攝像機達成了協議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亦稱北朝鮮)的核活動仍然是令原子能機構嚴重關切的原因。格羅西先生強調,原子能機構加緊準備在核查朝鮮核計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上次更新: 2022.01.20

    保持互動

    通訊

    午夜爱爱爱爱爽爽爽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