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應用實驗室的改造”第二階段捐助國光榮墻。(照片來源:原子能機構)
9月,原子能機構舉辦了科學論壇,專門探討核科學如何能夠進一步協助世界為未來人畜共患疾病暴發做準備。科學論壇的專家小組成員認可原子能機構的“人畜共患疾病綜合行動”倡議的重要性和及時性,認為有利于應用核技術和相關技術加強對大流行病的響應準備。該論壇進一步得出結論認為,預防或遏制諸如新冠之類的下一次流行病或大流行病的關鍵是開展更密切的協調、協作和溝通,以促進動物傳染病研究、早期檢測和監測方面的科學進步。
第二十八屆國際原子能機構聚變能會議(FEC 2020)由原子能機構組織,并由法國可替代能源和原子能委員會以及國際熱核實驗堆國際聚變能組織主辦,展示了最新的聚變科學和技術進步。這次會議因新冠疫情而被推遲到2021年5月舉行,采取了虛擬方式,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近4000名參與者。為期一周的會議探討了關鍵的物理學問題和技術問題,以及與利用核聚變作為未來的一種能源直接相關的革新型概念。會議包括由聚變科學和技術發展方面的領先研究人員和工程師所做的100多人次科學專題介紹;對國際熱核實驗堆和其他聚變研究實驗室的多次虛擬參觀;虛擬展臺;以及各種會外活動,主題涵蓋原子能機構聚變能會議系列的歷史、女性在核聚變領域中的作用和核聚變領域的教育機會。
2021年9月30日,摩納哥的原子能機構環境實驗室慶祝了60周年。聯合國系統內這些獨一無二的研究設施旨在向原子能機構成員國提供認識和解決迫在眉睫的海洋環境挑戰所必需的工具和知識。為了紀念這個周年,原子能機構組織了一些現場和遠程活動。
10月,原子能機構舉行了有史以來首次關于人工智能促進核技術和應用的技術會議,縱覽了當前最先進的技術,概括了挑戰,并指明了加速推進人工智能應用于核科學、技術和應用方面的機遇,涵蓋從人體健康到水和環境,再到糧食和農業,又到核數據和核物理,以及核聚變、核電、核安保、輻射防護和保障核查等領域。這次活動啟動了關于人工智能在核領域的潛力及其應用的相關影響(包括道德和透明度)的全球對話。在2021年人工智能造福人類全球峰會上,原子能機構還與國際電信聯盟(國際電聯)和其他37個聯合國組織一起合作,確定了能夠加速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人工智能應用。
隨著包括發展中國家和首次捐助國在內的捐助國數目穩步增加,整修維也納附近塞伯斯多夫的原子能機構核應用實驗室的重大項目最近階段正臨近下一個里程碑:開工建設。9月,格羅西先生曾為新的捐助國光榮墻揭幕,意在向這一現代化倡議“核應用實驗室的改造”(第二階段)的捐助國致意。“核應用實驗室的改造”第二階段將交付一座新的大樓,以容納三個實驗室:植物育種和遺傳學實驗室、核科學和儀器儀表實驗室以及陸地環境實驗室,外加新的溫室,并將完成劑量學實驗室的現代化。建造計劃于2022年第一季度開工,預計將于2023年底完成。
今年,原子能機構舉辦了一系列地區性的“核技術用于控制塑料污染”圓桌會議,與來自以下地區的伙伴討論了海洋塑料污染的核解決方案:非洲、美洲、亞洲及太平洋以及歐洲和中亞。原子能機構專家在會上介紹了幫助各國在其塑料污染治理戰略中列入核技術的“核技術用于控制塑料污染”。“核技術用于控制塑料污染”以原子能機構的工作為基礎,通過利用同位素示蹤技術進行海洋監測以及利用輻射技術進行回收,來治理塑料污染。該倡議提供基于科學的證據,以表征和評定海洋微塑料污染,同時也展示在塑料回收和將塑料廢物轉化為可重復使用的資源中對電離輻射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