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馬來西亞一直是利用核應用推進本國和整個東南亞可持續發展的地區領導者。在數十年合作的基礎上,原子能機構將馬來西亞核能機構指定為三個研究領域(植物育種、無損檢測和聚合物輻射處理)的原子能機構協作中心。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馬來西亞在應用核技術促進發展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今天,馬來西亞核能機構已得到廣泛認可,被認為是協作中心工作三個領域專門知識和能力建設的地區提供者,”原子能機構負責核科學和應用部的副總干事納賈特·穆赫塔爾在第六十七屆大會期間于2023年9月27日在原子能機構總部舉行的簽字儀式上說。
馬來西亞核能機構總干事羅斯利·達爾馬萬表示:“馬來西亞通過科學、技術和創新部長最近發布的《2030年國家核技術政策》堅定地致力于促進核技術的和平應用。馬來西亞核能機構被重新指定為原子能機構協作中心,標志著我國利用核技術進步歷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植物育種即利用核技術加快自然選擇過程,是馬來西亞努力加強其糧食和農業部門可持續性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一過程被稱為突變育種,可以培育出更強壯、更有營養、更高產的作物。具有更強抗旱、抗澇能力的新水稻品種的開發就是一個成功例證。馬來西亞核能機構的γ溫室是一座大型輻照設施,在那里,研究人員可以將植物長時間暴露于低劑量輻射之中,從而為通過自然選擇改良作物提供更多可能性。協作中心將廣泛利用γ溫室設施,包括為東南亞的植物育種人員提供服務。
無損檢測用于評價材料、部件、結構或系統的特性差異或焊接缺陷和不連續性,但不會對原部件造成損壞,促進了馬來西亞制造部門競爭力的提高。例如,利用射線照相法發現工業管道焊接接頭的裂縫。馬來西亞為鄰國的制造商提供無損檢測服務,在東南亞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幾十年前,原子能機構在制訂馬來西亞核能機構內部經認可的無損檢測培訓和認證方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原子能機構和馬來西亞核能機構正聯合開展先進新型無損檢測方面的研究和培訓,利用人工智能,開發儀器儀表和軟件原型,并且共同致力于擴大該地區的能力建設和培訓。
對聚合物進行輻射處理可產生多種具有理想特性的新材料,用于制造醫療器械、電纜和其他產品,以及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原子能機構與馬來西亞核能機構的合作重點是加強環保型聚合物的開發,包括許多常見消費品中各種形式的塑料和橡膠,并將特別關注聚合物的回收以及一種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的混合物 — 生物復合材料的生產。馬來西亞核能機構在向整個地區傳播這一專門技術、增加這些產品的供應和使用以及幫助減少塑料廢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原子能機構“核技術用于控制塑料污染”倡議旨在利用核技術升級塑料回收工藝,從而幫助減少全球塑料污染。在該倡議下,馬來西亞核能機構基于輻射的塑料回收專門知識也將得到充分運用。馬來西亞最近被指定為原子能機構這一旗艦倡議的試點國家。
穆赫塔爾說:“原子能機構與馬來西亞核能機構的協作中心伙伴關系將繼續推動創新,促進馬來西亞及其他國家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