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888u4"><menu id="888u4"></menu></menu>
  • You are here

    支持防核擴散:加納研究堆實現從高濃鈾向低濃鈾燃料的轉換

    ,

    Experts placing the used HEU core of Ghana’s Miniature Neutron Source Reactor into an interim transfer cask, August 2016. (S. Tozser/IAEA)

    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支持的一個幫助減少與高濃鈾燃料有關的擴散風險的國際項目,加納成功地完成了其惟一的研究堆從使用高濃鈾燃料到使用低濃鈾燃料的轉換。

    高濃鈾是一種可用于制造供惡意使用的核裝置的成分,自1978年以來,一直在進行將研究堆和試驗堆從使用高濃鈾轉換為低濃鈾燃料的各種國家和國際活動,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并最終消除高濃鈾民用。

    高濃鈾燃料已被返還中國。

    這項由加納原子能委員會、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美國能源部國家核安全管理局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共同承擔的為期三年的項目于上周完成。在運行中國供應的微型中子源反應堆(微堆)的五個國家中,加納成為第一個成功轉換其輻照過的高濃鈾堆芯并將其返還中國的國家。

    “通過這次開創性的合作,加納證明了中國境外微堆轉換的可行性。”加納原子能委員會項目經理 Kwame I. J. Aboh 說。“我們希望我們的轉換和返還模式可以應用于運行這類設施的其他國家的類似作業。”

    從高濃鈾轉換為低濃鈾,需要將鈾的豐度從90%以上降低到 20%以下,同時不影響反應堆的研究能力。因此,加納原子能委員會在轉換后仍然能夠保持基于核設施的科研、教育、培訓和工業應用。

    “確保低濃鈾堆芯微堆運行的可持續性是該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國際原子能機構核燃料循環和廢物技術處處長克里斯托弗·格謝里說。“這一經驗為國際合作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可以促進核科學和實際培訓,同時解決防擴散關切和開展能力建設。”

    為確保未來轉換項目知識轉移的成功,在加納1號研究堆設施建造了一個微堆模擬裝置,用于操作人員培訓。此后,該裝置進一步發展成為一個全尺寸微堆堆芯移除培訓中心,用于對其他微堆國家的操作人員進行培訓。“國家核安全管理局為堆芯移除培訓中心概念提供了有力支持。”國家核安全管理局國防核不擴散代理副局長 Dave Huizenga 說。“這有助于充分利用加納試驗項目的經驗,為未來面臨類似挑戰的微堆操作人員提供全尺寸培訓機會。”

    2017年夏季舉行了兩次會議,以汲取該項目實施中的經驗教訓 — 這可能有利于其他尋求轉換為低濃鈾燃料的反應堆。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副司長申立新表示:“這些會議的成果將優化加納模式,并支持今后的類似作業。”

    中國設計的微堆

    微堆型研究反應堆是由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設計和制造的,原設計堆芯緊湊、功率為30千瓦(熱),含有約1千克90%高濃鈾。

    中國設計的微堆有九座:中國國內有四座 — 其中一座已轉換為使用低濃鈾燃料;加納、伊朗、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和敘利亞各有一座。它們主要用于教育和培訓目的。

    根據中國政府的承諾,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首先承擔了中國原型微堆的轉換責任,然后與加納原子能委員會合作完成加納1號研究堆的轉換并收回高濃鈾。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援助

    原子能機構2006年開始與微堆界合作,通過開展協調研究項目確定將微堆轉換為使用低濃鈾燃料的技術可行性。

    2014年,應加納關于協助加納1號研究堆設施獲得低濃鈾堆芯的請求,原子能機構研究堆科為這種轉換和移除提供了支持,以安全為重點對加納1號研究堆進行了評審工作組訪問,為監管人員提供了屏蔽容器許可證審批方面的培訓,并舉辦了運輸安保講習班。

    尼日利亞和敘利亞也請求原子能機構協助進行轉換和高濃鈾堆芯移除。尼日利亞項目計劃于2018年完成。

    高濃鈾燃料一到北京,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干事兼管理司司長瑪麗·艾麗斯·海沃德女士就代表國際原子能機構參加了當天中國主管部門組織的高濃鈾返還活動。她表示:“國際原子能機構很樂意支持我們的成員國進行加納微堆的轉換并將其高濃鈾燃料返還中國。這個項目是盡量減少在民用設施中使用高濃鈾同時確保持續獲得核研究和培訓能力的廣泛努力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保持互動

    通訊

    午夜爱爱爱爱爽爽爽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