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首個使用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的工廠投產,開創了這個世界領先的紡織品生產國輻射技術應用的新紀元。
紡織印染占全球工業廢水污染的五分之一。雖然若干工業化國家已經應用輻射技術處理紡織印染廠的一些污水,但近年來,這個行業的很大部分已遷至亞洲發展中國家,使得大量廢水得不到處理。
“盡管近年來常規廢水處理技術取得了進步,但輻射仍是唯一可以處理廢水中最頑固著色劑的技術。”原子能機構輻射處理專家Sunil Sabharwal表示。“問題在于該技術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而現在的大部分需求卻在發展中國家。”
為彌合知識差距,原子能機構實施了一個關于該技術的協調研究項目,包括對若干國家(大部分在亞洲)的技術轉讓。例如,北京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該項目首席研究員王建龍表示,中國研究人員在采用該技術和建造處理廠時,采納了匈牙利、韓國和波蘭專家的技術建議,獲益匪淺。
新廠位于上海以南300公里的金華市,將每天用該技術處理1500立方米廢水,約占該廠處理總量的六分之一。王建龍說:“如果一切進展順利,我們可以將此技術推廣到該廠其余業務中,甚至推廣到全國各地的其他工廠。”
在選擇使用電子束的輻射技術之前,中國研究人員利用該廠污水進行了廣泛的可行性實驗,將電子束技術與其他方法進行了比較。“作為更生態并且更有效的選擇,電子束技術明顯是最佳方案。”王建龍解釋說。
紡織制造業地位突出的其他國家,如印度、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也在考慮利用原子能機構的援助引入該技術,Sabharwal說。印度已經在使用 γ 輻照處理城市下水道污泥,他補充道。
細菌難以對付的化合物
細菌是廢水處理的生力軍,能消化和分解污染物。
但是,紡織印染廢水含有細菌無法分解的分子。用于紡織品著色的化合物具有又大又長的復雜分子鏈。來自紡織業的廢水可能含有70多種不易降解的復雜化學物質。
通過用電子束照射這種流出物,科學家們可以將這些復雜的化學物質分解成更小的分子,然后用常規的生物過程進行處理和去除。輻照采用短壽命活性自由基進行,這些自由基能夠與各種污染物相互作用并將其分解。
中國研究人員還在考慮使用電子束技術處理抗生素制藥廠的殘留物。目前,這些殘留物按有害廢物處理,因為它們含有用堆肥或氧化等常規技術無法破壞的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表明,電子束技術可以有效分解殘留的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王建龍解釋道。計劃今年晚些時候建成一座工業規模的示范廠,他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