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俄羅斯聯邦總統提出了建立一個國際核燃料循環中心體系的倡議。作為第一個試點項目,2007年5月,安加爾斯克的國際鈾濃縮中心(IUEC)由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共同建立。
國際鈾濃縮中心
該項目旨在向有關各方提供有保障的鈾濃縮途徑,但不會轉讓敏感技術或限制相關國家的核燃料循環計劃的發展。烏克蘭和亞美尼亞后來成為了國際鈾濃縮中心的成員。
在設立國際鈾濃縮中心的協議和響應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關于核燃料供應保證倡議的背景下,俄羅斯于2007年6月提議創建低濃鈾保證儲備。此低濃鈾保證儲備將由國際原子能機構控制,并可為因政治原因而無法從公開市場購得低濃鈾的成員國使用。
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于2009年11月27日核準了該倡議。在與俄方完成談判后,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和俄羅斯聯邦國家原子能集團公司(ROSATOM)總裁于2010年3月29日就建立低濃鈾儲備供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國使用簽署了協議。
全部保證儲備(豐度達4.95%的120噸低濃鈾)于2010年11月被放置在安加爾斯克市的國際鈾濃縮中心儲存設施內,在第一次原子能機構視察后,于2010年12月舉行了落成儀式。2010年3月完成所有正式程序后,協議于2011年2月3日生效。從這一天起,安加爾斯克的低濃鈾儲備就可以為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國所獲取。
國際鈾濃縮中心和由國際原子能機構控制的安加爾斯克低濃鈾保證儲備是已經落實的核燃料供應保證的第一批提案。國際核燃料循環為建立確保獲得核燃料循環服務的實踐機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此外,通過在現有濃縮廠或新建濃縮廠的基礎上建立地區核燃料循環中心,國際鈾濃縮中心可成為保證低濃鈾供應的具備吸引力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