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特定保障方案,原子能機構編制年度執行計劃,具體說明原子能機構計劃在某一年對某個國家在現場和總部開展的保障活動。
核查和其他保障活動
規劃、開展和評價保障活動
一旦開展了一項活動,原子能機構便評價該活動達到技術目標的程度,并確定需要采取進一步后續活動的任何問題、不一致和異常情況,然后將其納入更新后的計劃。
原子能機構開展現場保障活動,以核實各國的報告和申報。它們具有根本重要性,因為它們向原子能機構提供了重要信息,原子能機構可以根據這些信息確定調查結果并得出關于一國是否在履行其保障義務的獨立結論,特別是該國是否進行了所有核材料的適當衡算和申報且沒有進行未申報的核活動的結論。
原子能機構視察員在現場的工具和活動
現場視察包括原子能機構視察員在核設施或設施外場所開展的一系列活動,以核實所申報和置于保障之下的核材料仍然用于和平核活動,或者得到充分的說明。
原子能機構視察員在現場進行各種核查活動。
核材料衡算與銀行審計類似:視察員將設施核材料會計記錄、賬簿和報告上的信息與國家向原子能機構報告的信息進行比較,尤其是核實核材料實際是否如申報的那樣存在于設施中。
在設計資料核實過程中,視察員將國家向原子能機構提交的設計資料與現場觀察結果進行比較,以確認國家提供的資料是正確和完整的,而且設施沒有被濫用。
可以提取環境樣品進行分析,核實設施是否如申報的那樣進行使用。這些樣品能夠實現痕量材料分析,可以揭示尚未向原子能機構申報的核材料(例如,設施中的分離钚或高濃鈾)或核活動信息。
視察員使用各種測量技術來核查核材料存量清單。這些技術包括物項計數、稱量、使用輻射探測器進行無損檢測,以及取樣供在原子能機構實驗室進行詳細的破壞性分析。無損檢測可用于確定物項中核材料的存在或其數量,而無需對物項本身進行實體改變。破壞性分析能夠非常準確地測定從設施中取出的少量材料中的核材料濃度。樣品材料在測量過程中被破壞。
封隔和監視技術,例如采用封記和使用在設施中安裝的攝像機和探測器,通過防止未被發現的核材料獲取或未申報的設施運行,可用于提供視察之間有關核材料和核設施“了解的連續性”。另外,近300個無人值守系統,其中一些將數據傳送給原子能機構總部,提供有效和高效的“了解的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