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療是最廣泛使用的癌癥治療療法之一。它包括以不同形式(X射線、γ射線、粒子)使用輻射來單獨或與手術或化學療法組合破壞和摧毀腫瘤。放射治療分為外部(遠距離放射治療)和內部(近距離放射治療)兩種。
癌癥治療:放射治療
遠距離放射治療
遠距離放射治療是指由距人體一定距離的外部輻射源提供的放射治療。它是用于癌癥治療的最常見的放射治療類型,通常由提供高能γ射線的鈷裝置或可以提供高能X射線或電子的線性加速器來進行。在最常見的方案中,每天治療一次,持續4~8周。
為了向可能幾厘米厚的目標提供平均劑量的輻射,輻射源被放置距患者一定距離處(通常為80~150厘米)。處于射束路徑中的包括皮膚在內的健康組織也可能受到輻射。為了減少這種影響,將較高能量的射束用于深處腫瘤,并從若干角度提供治療,使得交叉點處的劑量最大化。
現代化遠距離放射治療技術
諸如三維適形放射治療、強度調制放射治療和圖像引導放射治療等新型技術,可獲得接受規定劑量輻射的目標的極其準確的形態。這些技術使得在放射治療中,健康組織受到較低劑量的輻射,而腫瘤受到較高劑量的輻射。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被輻射照射時身體沒有感覺,就像接受X射線檢查一樣。然而,副作用的確會發生。在諸如粘膜和皮膚這種快速分裂的組織中,早期反應類似于“曬傷”。在緩慢分裂的細胞中,例如腎臟或支持大腦和脊髓的脈管系統的細胞,輻射耐受性較低。如果治療高于某一閾值,則有發生晚期效應的風險,通常在治療后數月變得明顯。
現代化技術為重要器官提供了重要的區域保護。另一個重要的工具是有助于選擇最佳治療方案的放射生物學研究。應建立全面質量保證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