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核安保叢書》提供關于核安保所有方面的國際協商一致導則,以支持各國履行其核安保責任。
核安保叢書
原子能機構出版和維護該導則叢書,作為其在提供與核安保有關的國際支持和協調方面的核心作用的一部分。
與核安全一樣,核安保的目的是保護人民、財產、社會和環境免受電離輻射的有害影響。處理輻射源在正常使用和可能事故期間的風險同時也會促進核安全。核安保工作旨在對涉及放射性物質或針對使用此類物質的設施或活動的故意惡意行為進行防范、探查和應對。
所有類型的核材料或放射性材料,無論在使用、貯存或運輸中,都必須加以安全保護,因為它可能被用來對社會造成傷害和破壞。網絡威脅緊急情況和其他可能用于攻擊或防止攻擊的新技術的出現,進一步加深了對核安保需要的了解。
《核安保叢書》于2006啟動,并由原子能機構與成員國專家合作不斷進行更新。
該叢書包括四套出版物:
- 《核安保基本法則》,確立了一個國家的國家核安保制度的基本目標和基本要素。
- 《建議》,提出了各國為實現和維持有效的制度應采取的措施。
- 《實施導則》,指導各國如何執行這些建議。
- 《技術導則》,為執行安保措施對具體方法和技術提供更詳細的指導。
這些出版物的主要用戶是核和輻射安保的監管機構和其他有關當局,例如涉及執法和法證、邊境管制和海關以及情報收集的機構。其他用戶包括具有核安保相關責任的國際組織,設計、制造和運營核設施的機構,以及涉及使用輻射相關技術的機構。
雖然一些措施同時加強核安全和核安保,但在某些情況下,旨在提高安全的措施可能對安保產生負面影響,反之亦然。核安保導則和原子能機構安全標準都強調,應以避免危害安全或安保的方式實施安全和安保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