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臺回旋加速器由中國科學院設計建造,于1958年建成。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臺生產放射性同位素的回旋加速器于1996年通過國家計委的驗收。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原子能機構)放射性核素生產用回旋加速器數據庫,中國共有167臺回旋加速器,分布在全國各地。
在全球范圍內,現有超過1200臺回旋加速器在運行,生產重要的放射性核素,增強核醫學的可用性,最終提供更好、更有效的診斷。
原子能機構的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藥物化學家Amirreza Jalilian說:“在過去的30年里,回旋加速器改變了放射性藥物的進程。”與以傳統方式生產放射性藥物的研究堆不同,回旋加速器不使用放射源,更容易安裝和操作,并且可以直接在醫院安裝。
在全球范圍內,雖然只有10% - 12%的放射性藥物通過回旋加速器生產,但對回旋加速器的需求正在增加,因為通過它們生產的更多放射性核素用于研究、診斷和治療一系列威脅生命的疾病,如癌癥、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和失眠癥。
Jalilian是最近原子能機構發表的報告《回旋加速器替代放射性核素生產》的合著者,該報告羅列了可用回旋加速器生產的各種放射性核素。該文件補充了原子能機構放射性核素生產用回旋加速器數據庫,可供決策者、研究人員、公司和學生以及技術專家查閱,供其進一步了解這些機器可以產生的放射性核素類型以及它們如何有益于核醫學、患者護理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