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與原子能機構幾十年的積極合作,許多發展中國家已顯著增強核技術能力,并一直在利用這些技術實現發展目標。其中一些國家現在能夠通過南南合作框架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
南南合作系指在發展中國家之間開展的技術合作支持,涵蓋聯合國發展議程的許多領域,如農業發展、健康和氣候變化,在應對全球挑戰方面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
“新冠肺炎大流行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復雜的直接挑戰,它在破壞我們來之不易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成果。在如此艱難時刻,支撐南南合作的團結精神再次證明對發展中國家至關重要。”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2021年“國際南南合作日”表示,“隨著世界尋求加強新冠肺炎的應對和恢復工作,并應對氣候變化的生存威脅,南南合作和三角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作為原子能機構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努力所作貢獻的一部分,2019年3月,在第二屆聯合國南南合作高級別會議上,原子能機構重申致力于擴大和平利用核技術方面的南南合作。印度尼西亞是目前積極支持這一作法的國家之一。
“60多年來,印度尼西亞專家一直在與原子能機構進行核能力建設合作。”原子能機構亞洲及太平洋司司長Jane Gerardo-Abaya說,“現在,作為一個擁有高水平專業知識的發展中國家,印度尼西亞已成為鄰國的資源,正在幫助促進地區自力更生,加強當地對核科學和技術的自主權。”
2018年2月,印度尼西亞研究和技術部與原子能機構簽署了《實際安排》,以加強對其他國家的支持。印度尼西亞專家一部分通過原子能機構技術合作項目,向非洲和亞洲及太平洋地區一些國家的專家轉讓知識和提供咨詢。在2016年至2019年期間,來自非洲和亞洲國家的43名科學家受益于在印度尼西亞核科學機構的進修和培訓,并且在此期間,來自印度尼西亞的29名專家為原子能機構在非洲和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項目作出貢獻。
印度尼西亞將在原子能機構新的“核技術用于控制塑料污染”倡議中發揮關鍵作用。“核技術用于控制塑料污染”倡議為應對塑料污染和利用參與國的資源、知識和網絡提供一個合作平臺。印度尼西亞的目標是在未來四年內將其海洋垃圾減少70%。它計劃在“核技術用于控制塑料污染”倡議的支持下,建立一個試點設施,利用輻照回收塑料,并將與其他國家的專家分享所獲專門知識。
“從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到設備設施開發,印度尼西亞廣泛受益于原子能機構技術合作計劃。該計劃使印度尼西亞提高了在糧食和農業、健康和營養、水和環境以及工業應用等各個領域研究、開發和使用核技術的能力。”印度尼西亞駐維也納大使館科學專員Dimas Irawan說,“憑借所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我們現在能夠支持其他國家。”